欧洲南方天文台是一个从事天文研究的跨国组织,它力图通过避开坏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来加速太空探索。借助 Sybase技术,该组织彻底改变了地面天文观测中心的运作方式,使科学家完成研究的速度加快了 10 倍。 主要收益 - 节省大约 260 万美元的差旅费用
- 为执行关键任务的事务密集型应用程序提供实时服务
- 提高查询性能
应用Sybase产品 - Adaptive Server Enterprise (ASE)
- Replication Server
- Sybase IQ
行业:科学 建立有科学价值的归档数据 欧洲南方天文台 (ESO)成立于1962年,其目的是在南半球建造和管理天文台,由11个欧洲国家提供资金。它的早期成就包括观测并抓拍到 Shoemaker-Levy 9 号彗星撞击木星的照片,这成为 1994 年的世界头条新闻。 它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海拔高达 7,800 英尺的帕拉那山上架设的四架望远镜直指长空。这里天空晴朗、气候干燥,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ESO 正在彻底改变地面天文观测中心的运作方式。 与南半球相隔半个世界之遥的慕尼黑机场附近有一个坐落在市区的研究园,这里的 ESO 数据流系统 (DFS) 对于有效利用帕拉那山上的望远镜和成功建立有科学价值的归档数据非常关键。 望远镜与数据库相结合消除了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在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靠天碰运气”问题。骤然的天气变化 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促使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NASA)在1990 年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到距离地面 380 公里的轨道:靠天碰运气是地面望远镜的缺点,也使得天文观测变成一种得失难以确定的游戏,而太空望远镜没有这种缺点。 DFS 始建于 1999 年,构建在一系列数据管理工具、 数据库和软件进程之上。该阵列的端到端信息流将数据存 储在 ESO 的科学档案中,由此推动了天文观测的发展。该 档案的数据于 2005 年初向全球开放,给国际天文研究界 带来了裨益。这一举动使 ESO 成为创立“虚拟天文台”概 念的带头人。 Sybase 是ESO 研究的关键环节 驱动 DFS 的是三种关键的 Sybase 技术组合。首先, Sybase Replication Server 通过在整个企业、客户端 / 服务器、桌面和移动系统中进行双向异构复制和同步,来管理多种数据管理平台。其次,Sybase IQ 是一种高度可扩展的数据分析引擎,针对商业智能和大型数据仓库中的查询性能进行了优化。三重组合中的第三种技术是Sybase Adaptive Server Enterprise (ASE),它是一个数据管理平台,为执行关键任务的事务密集型应用程序提供实时服务。 “横跨洲际大陆进行可靠、及时的数据库复制(慕尼黑距离 ESO 天文台大约 7,000 英里)非常关键,”ESO 数据管理与操作部门的负责人 Peter Quinn 博士说道。具备对条件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跨越多个时区的双向信息流动以及快速解决天文台操作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观测服务”节省了无数资金 DFS 能够存储、处理、组合和分发数据。它的工作方 式非常智能化,天文学家甚至无需像以前那样前往智利使用 ESO 望远镜进行观测。 为此,Quinn采用了“观测服务”。借助这一方式,天文学家可以在自己的研究室使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他们的观测计划。设计完成后,再通过Internet将计划传输到ESO总部。ESO总部对这些程序进行检查,然后使用 Sybase技术传输并存储到本地数据库。如果天气条件允许,便执行观测。之后将数据传回到位于慕尼黑的ESO。经过处理和质量检查后,最后把数据转发给原程序设计者。 “欧洲天文界对这种新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Quinn 说。由于 ESO 的观测服务非常成功,世界其它地面天文台也仿效 ESO,并实施自己的天文观测服务。2005 年 6 月 6 日,Quinn 的卓越工作为 ESO 赢得了“计算机世界”的最高奖--“二十一世纪成就奖”。技术组合可以避开反复无常的天气,惊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 (ROI),并节省时间和劳动。 仅差旅费用一项,一年就节省了 260 万美元。在时间方面,研究人员能够以比过去快 10 倍的速度完成他们的工作。也就是说,现在用一年时间就能完成过去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这不仅提高了科学家的工作效率,也使他们可以揭开更多的谜底。越来越多的研究需要科学家之间的全球合作,“虚拟天文台”的概念正在实现,它可以提高科学研究方面的投资回报。 “费用节省十分可观,”Quinn 说,他指出 ESO 每年支持大约 1,000 个用户会话。“节省的费用相当于约1,000张往返飞机票,加上地面交通和膳宿招待,总共约为 260 万美元。” 发现新世界 2005 年 4 月,ESO 证实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 了一颗外行星--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它的质量是木星 的五倍。这颗外行星根据地心引力界定为一颗年轻的棕矮 星(a young brown dwarf)。如果将这个难以捕捉的天体定 为行星,它的质量过大而且温度过高;若将其分类为恒星, 它的质量又太小,温度太低,而且本身也不发光。 ESO 首次拍摄并公布了这颗年轻棕矮星以及它的巨型 行星的图片,完成了当代天文学家最关键的探索之一。 现在,科学家正在利用这些图片详细研究这颗外行星 及其行星的物理性质,最重要的是,分析它们的大气层成 分。 天文学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分析与地球大小相仿的行 星,来回答那个古老而永恒的问题:“那里有人吗?” “费用节省十分可观。节省的费用相当于约1,000张往返飞机票,加上地面交通和膳宿招待,总共约为260万美元。” Peter Quinn 博士 欧洲南方天文台数据管理与操作部门负责人 |